當代設計雜誌95期‧著作/苗賢哲
94期我們粗略談過幼園設計的基本條件,包括活動空間、教室、廁所等等,這一次我們再選取一些案例,更深入的分析幼園空間的特質。
空間條件
這是一個由一樓60坪,二樓50坪組合而成的空間,由於空間狹長,且呈L型狀,若想製造寬敞、穿透的空間實在有些困難,但我們運用分層規劃的技巧來克服此困難。我們將入囗設置在建物的三分之二處,在入囗右側設置一間教室:讓人一走進入囗就有寬敞明亮的空間,而將教室、廁所、視聽教室配置於左側,使空間利用到最大狀態。樓悌規劃在建物的中央,將空間充份的往兩側安置,並規劃出活動教室。孩童在二歲以後往往可以依自己的判斷來作活動,就園所而言,如何保有有效使用面積又不悖於法規立案標準,往往就成了設計上的最大關鍵,這也是設計師鉅具細靡遺的與園長討論園所形態所設計的。
開放空間
開放空間是整個幼園使用最大的場所,也是機能互換、重覆性最高的空間,規劃包括:企業形蒙區、教材展示區、接待區、家長等候區、換鞋區、園所監控管制區、會議區、休息等候區、遊戲區、交流聯誼區、生活輔導區、公告資訊區、室內體能活動區等等”…。如此豐富多用途的空間使用,更使公共空間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我們運用了二個大小高度不同的圓形組合機能互換的重心,人圓和小圓交換重疊、相互對應,象徵園所的精神,大人對孩童的呵護,而鵝黃色的溫馨色彩,充份融合於這個多重機能的空間組合。
壁而使用淡粉紅及淡粉藍兩色拼貼的色塊拼板,顏色柔美,高度考量在孩童易碰撞及弄髒的情形下,易於清理與保養。地面採用淺色賣木地板與深色實木的搭配使用,使空間多了層次感及區塊的界定,木地板溫暖了整個空間,進入園所,人們即可席地而坐,無需再擺置家具桌椅,溫馨自然,更易於拉近人與人的距離。
教室
教室是孩童們生活的據點,而不論是設計上的開放亦或多變,是帶有教育性質或是具有生活起居處的色彩,都必須使孩童對教室有家的安全感。在許多幼教教室案例,顯少會有較大的空間,教室設計的問題是如何有效排列配置。在教室中往往置物工作櫃是收納的重心,將櫃架與空間結合成一牆櫃,使空間內讓出最大的收納及活動空間,孩童在其中放置個人的替換衣物、手提袋、剪貼簿,不但予人親切之感,也豐富了一向傳統無趣的教室。
在空間感上,如果太過封閉,孩童容易變的沒有活力,所以我們用較低且大而明亮的玻璃窗,爭取視線的向外延伸。此外,教師必要使用的書桌來記錄孩童的成長、寫聯絡簿等工作,應設置於孩童手接觸不到的地方。
教室內除了教授孩童知識外,其實應還可提供給不同性質的使用,因此變通的方法是將桌椅設計輕巧,易於移動的,來滿足教室面積的多重使用,而用餐十點心和午休,就自然也在教室內完成。
角落學習區
一個良好的園所,除了教室與活動空間外,角落學習區更是一個重要的空間,其重要性甚至與活動空間不相上下。角落學習區包括:保健室、圖書閱讀區、娃娃區、塗鴉區、生活輔導區、情境角落區及生活技能區。
就此案例,我們將一樓梯下角落充份運用,設置孩童一看見就會興奮不已的造形球池,也考慮到孩童倘佯在球池玩樂的忘我狀態,在容易碰撞的角度設計保護軟墊,使安全上無後顧之憂。
在二樓走道的緩衝處運用弧形隔間造形的大型壁畫,豐富了視覺與空間感,更可自成一處教師與孩童說故事的互動天地,並依教師的教學作多方的運用。
這次的設計,我們想創造一個不同一般幼園廁所的空間質感,所謂的不同,就是明亮、乾燥、色彩豐富與風格的統一,所以我們運用簡單的色塊磁磚,重新拼貼出新的創意。
馬桶的隔板對4~5歲小朋友是必要的,高度約110cm,讓大人可以由上往下看的程度,門可以加鎖或跟本不必要。在洗手檯的設計上,除了高度、排水外,我們選用人造石作為素材,白色予人潔淨感,一有髒污,教師也便於整理。廁所電腦教室 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,電腦教室似乎是每個園所必備的空間之一,如何運用色彩,使空間富有科技感,並將電腦幅射與螢幕炫光問題納入整體考量,正是設計師在規劃之際所重視的。
我們將電腦教室的人囗設計了不規則的幾何造形拉門,使電腦教室富有奇趣及科技感,運用藍與漆灰藍的色彩獨立與其它空間作界定,使孩童進入的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多媒體學習空間。